对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来说,专业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考试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专业课的复习。目前,新一年的考研复习已经到了蓄力勃发的重要阶段,有一些难点和误区需要大家格外留意。
一、翻译理论方面
误区一:不看原著谈理解,将辅助资料奉为圭臬。
有的同学认为原著太晦涩难懂,不如利用翻译成中文的辅助资料走个捷径。就像不读《论语》而直接奔向某某讲《论语》,又或者不读名著而是以名著简读本(abridgment)作为速食代餐。殊不知,**手资料往往**,否则就会出现因为误译或道听途说而导致的误读,或者因为理解不深而导致的认知混乱。比如下面这段利用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进行文本解读的描述:
...Target Text 1 is translated by the famous writer Lu Xun, the second is translated by Liang Shiqiu. The example shows two translators use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translate the source text. Apparently, Lu adopts the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while Liang adopts the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We can analyze their translation according their time. At that time, Lu Xun tried to introduce the western new thoughts into China to rejuvenate this country and enrich Chinese languages. From his translation, we can see many new means of expression. Liang Shiqiu, however, advocated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 values. For readers, it seems that Liang’s translation is more acceptable and readable, while Lu’s translation would make readers confused. In spite of this, we can understand two translators’ efforts of translating the text.
我们知道,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其前提是从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翻译,而他的目的是使弱势文化不再隐身,削弱目的语强势文化的霸权地位。那么,在讨论英译汉的场景中便不适宜使用韦努蒂的这一术语。这种错误使用归根结底是对理论的理解不深,如果回到原文仔细研读理论产生的背景,便不会将韦努蒂的这一术语与普通语境下的异化翻译概念混淆。
误区二:只注重知识性积累,忽视思辨性总结。
对于语言学习而言,积累自然重要,但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不止于此。尤其是理论学习部分,只注重知识点的记忆会让我们止步于拾牙慧者,无助于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毋庸说形成辩证、全面的翻译研究观。于是,在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考察知识应用能力的题目时便会束手无策,硬着头皮答题。比如下面这段关于翻译本质的论述:
首先,关于翻译的定义,不应将“等值”等标准概念加入其中。因为一旦将这些概念加入翻译定义中,会把翻译的概念狭隘化。翻译应是译者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文化活动。
纵观翻译理论史,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出于不同的视角,在不同时期都发挥过积极作用,推动着翻译研究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如今,我们会看到学界有各式各样的教材,用不同的分类方式将这些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呈现给大家。因此,每一种观点都不应被完全否定。我们在答题时需尽量避免使用**化的用语,较根本的还是需要大家加强思辨能力建设,而不是遇到类似题目时没有任何凭据地乱说一气。
二、翻译实践方面
误区一:不了解中英语言差异,一套思维走到底。
在我们学习翻译实践这门技艺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强调语感,强调技巧,强调语言水平。其实,这些都建立在我们对于两门语言的特征差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很多老师都会推荐平卡姆女士的那本《中式英语之鉴》,这本书对此有深入的分析,能让我们尽量使用native speaker的表达方式,地道地使用两种语言。比如,中文不介意重复,但英文习惯使用替换用法来避免重复;中文会将评价等重心后置,而英文则正好相反;中文逻辑内隐,英文则外显,会使用较多表示逻辑的连词……比如对于丰子恺《渐》中某一段的翻译:
原文共出现了三次“渐渐”: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在英文中一般会变换表达,或者省略重复的部分——统一说明是“渐渐”的过程,再列出三个例子。
反之,如果是英文中利用代词、替换词等方式避免了重复,在翻译为中文时可以不吝惜重复地使所指变得明晰(虽然不总是如此)。因此,很有必要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并据此使自己的翻译符合目的语的特征。
误区二:盲目练习,不注重积累和反刍。
很多同学在翻译实践中较大的问题是,能翻译,但是用词和句型非常之普通。试想,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一份试卷文采斐然,句型是精心编排的,用词精确高级;另一份试卷则平平,没有甚出彩的地方。你会被哪一份吸引,又会给哪一份高分?虽然我们不鼓励只追求华丽文风,但是比之于此,毫无特色的翻译在考场中更吃亏。
如何使自己的译文变得吸引人呢?这就需要大家平日的积累。常用和特殊句型、小词巧用、高级词汇、习惯搭配……都是可以从广泛的阅读和日常翻译练习中积累而为我所用的。
三、复习心态方面
在心态方面,主要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误区一:漫无目的地复习。有的同学容易走较端,要么过于注重细节,无法看清全貌;要么过于浮光掠影,基础不能很好地夯实。可以制定一个相对保守的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复习,越复习到后面越能加深对前面没弄懂部分的理解,也不至于拼命赶进度而不求质量。
误区二:盲目购买复习材料。有的同学心急乱投医,买了一堆推荐资料,就像因为皮肤问题而买一堆护肤品一样,材料的质量无法保证,而且牵制了复习精力,得不偿失。其实材料贵精不贵多,把握好几本主要参考书即可。
预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